期刊简介

  《基础医学教育》创刊与1993年,1999年改刊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在山西医科大学和中国高等医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历经多年的发展,本刊由季刊、双月刊发展为目前的月刊,年载文量约400篇,学术影响力居同类期刊之首。恰逢国家绘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历史时刻,《基础医学教育》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的发展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基础医学教育》荣获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高等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1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364/R

邮发代号: 22-2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高等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 杂志名称: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1450
  • 国内刊号:14-136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高等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浅谈《有机化学》目标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本文从教材、教法、新课导入和情境教育四个方面对如何教好医药学专业中的有机化学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作者:王策;张晓龙;杨俊旺 刊期: 2002- 01

  • 浅谈中护专业生化课教学的改革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新形式的要求,注重对学员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护理中专专业生化课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多项改革.反馈信息显示,学员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方法明显改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推理等多种能力明显提高.......

    作者:谭亚芳;孙树秦 刊期: 2002- 01

  • 作思路的引导者--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着重探讨了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应以引导思路作为重点,以建立严谨、灵活的思维模式为目标,探索深化教改的途径.......

    作者:周翔;朱浩;金春华 刊期: 2002- 01

  • 研究生医学分子免疫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人才培养是影响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而研究生的培养则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笔者主要针对研究生医学分子免疫学的的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作者:毛立群;王金兰;闫玉文 刊期: 2002- 01

  • 浅谈解剖学教学改革

    本文论述了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现状,提出调整教学模式,改进实验教学,建设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章培军;孙明元;杨德斌 刊期: 2002- 01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病理学已开始进入了信息病理学时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得到一些体会和感想.......

    作者:郭双平;吴有盛;吴成利;王知力 刊期: 2002- 01

  • 《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应用

    本文分析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教材的主要特点,并就该教材如何运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彭珍山;欧阳四新;李严斌 刊期: 2002- 01

  • 面向21世纪我国药学教育体制的现状与思考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和信息化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我国目前大多数还采取单一的化学--药学教育模式,药学教育的改革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按照医院临床药学的需要,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和探索.......

    作者:杨俊旺;孙新;祁海林;张建林 刊期: 2002- 01

  •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既不同于口头语言又不同于书面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谈一谈如何正确运用课堂语言,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忠山;郭西文 刊期: 2002- 01

  • 浅谈免疫学教研室与微生物学研究室分合的利与弊

    传统的免疫学是抗微生物感染,在教材或学科都是以微生物为主体,以前都只有微生物教研室.随着学科的发展,免疫学渗透到各学科,以致分为两门课程,成立相应的教研室.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但对教学安排,教师授课,教学场地的使用产生诸多矛盾,教研室的分与合的利弊有待实践中进一步作出结论.......

    作者:李闻文;戴橄 刊期: 2002- 01